为配合此次画展,广州艺博院开展“纸上丹青——立体青绿山水画制作”“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变革”专题讲座以及“琴和青绿——青绿山水画与古琴”品鉴会,还在展厅布置了“青绿山水画”体验角,为观众提供青绿山水画颜料及工具,体验青绿山水画的制作过程。到了元代,除青绿山水画的承前启后者赵孟頫外,钱选、盛懋及王蒙的作品中也出现青绿山水。承传有序,代不乏人。到了明清时期,虽然并未产生像宋代王希孟、赵伯骕这样的青绿山水画巨擘,但在不同阶段均有青绿山水画作品行世。因其传世作品较多,故笔者尝试仅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例来略窥明清时期青绿山水画的概貌。主办方介绍,魏晋时期就已出现的青绿山水画,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一度占据主流地位。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不断与笔墨相融合,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复兴与变革。明代绘画总体呈现承前启后的态势。明代青绿山水画,先是出现复古浪潮,而后在继承中发展,开始多向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清代山水画坛虽然由水墨文人画占据统治地位,但仍出现不少以水墨画为骨,略施青绿的文人风青绿山水画作品,风格清新秀丽;此外,职业画家和画工的加入,画商的赞助等因素,也给清代青绿山水画带来新的面貌和成就。赵伯驹和其弟赵伯骕在唐李思训父子的基础上,保持住青绿山水的特点,将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的理论引入其中,并加以充实。他们在青绿山水中,借鉴了水墨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使塑造手段和画面更加丰富多变。二赵改变了李氏父子山水画中只有勾、描的单调局面,加入了墨韵神采,发展到了以墨色控制色彩,在墨韵中追求色彩的变化,把南北二派的画法合二为一。将文人的雅逸之气,倾注于青绿山水画中,完成了青绿山水的改造任务。
展览看点: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历经千年沉淀而依然灼灼生光。本次展览以色彩研究为切入点,串联起青绿山水画的“前世今生”。“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古代山水画中占着主导地位,由于元朝的兴起,以及元以后文人画的开始迅速发展并占据了艺术画坛主流地位,导致我们近代研究者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主流印象是水墨山水,对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地位、艺术价值认知不够,缺少研究。中国画最早是重色彩的。到了两宋,水墨浅彩的山水画占多数,但也出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青绿山水那样的杰作。元明清,水墨写意山水画十分发达,王翚的青绿山水虽有一定成就,但作品不多,青绿山水画技法几成绝响。1、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所以也称李将军。他被后世明代的董其昌称为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这让我想起今年春晚的网红节目《只此青绿》。
通过了解、临摹学习逐渐清晰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线脉,为将来熟练掌握这一传统艺术样式的实施程序与创作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临摹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学习,使大家认识、了解并掌握传统植物性与矿物质材料在纸绢上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材质美感,把握传统的青绿赋色程序与规律,体会传统青绿山水画在山水画发展史中的重要位置,并为将来的创作提供一种技术样式。以笔墨合天地,以青绿山水来关照自然。吴建峰以富有前瞻性的审美眼光和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对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加以深层的观照,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愿浑然一体,融化进青绿山水画中。吴建峰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重建中国画色彩的当代面貌。作为当代水墨艺术家,他将介绍属于我们时代的、民族的,也是整个世界的,是最具再认识价值的绘画语汇——青绿山水画。从中国绘画史中系统了解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概念,以及中国艺术绘画的精神。宋画《千里江山图》作为中国现存青绿山水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有其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只此青绿”舞蹈画面的展示,让全国观众的心灵应声共鸣,止不住内心激动与由感而发:中国文化的底蕴,博大精深,传统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历久弥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的根基,用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风骨,歌颂祖国万里江山之美好壮观。
风景宜人的山川美景沁人心脾,山水画中的优美景色给家中带来许多生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悬挂一幅山水画来装扮一下家居空间。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大家族中的一种。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但是青绿山水画中究竟有什么讲究,家里适宜挂什么样的青绿山水画,很多人并没有考虑。在家挂上这样一幅青绿的长城山水画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能够给家中带来十足的自然活力的同时,又展现了长城的意志力与其东方巨龙的雄姿。挂在家中,可以说是品味满满,大气十足的~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了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对于桃源山水,李国胜所描绘的山水画能由灵感中进而迸发出最为真挚的情感,给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李国胜的这幅青绿山水画,色泽亮丽而明媚动人,画家将山和水的品质有机的结合,共同营造出这样的佳卷!
中国画最早是重色彩的。到了两宋,水墨浅彩的山水画占多数,但也出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青绿山水那样的杰作。元明清,水墨写意山水画十分发达,王翚的青绿山水虽有一定成就,但作品不多,青绿山水画技法几成绝响。为配合此次画展,广州艺博院开展“纸上丹青——立体青绿山水画制作”“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变革”专题讲座以及“琴和青绿——青绿山水画与古琴”品鉴会,还在展厅布置了“青绿山水画”体验角,为观众提供青绿山水画颜料及工具,体验青绿山水画的制作过程。刚说到宋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又以山水画的发展最为突出,隋唐时期流行的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经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二人推至顶峰,前人已经做到极致后人再难突破,宋朝最知名的青绿山水也就只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了。正因为有了展子虔的《游春图》,才有了《女史箴图》中的山石,《洛神赋图》中的山水衬景,以及敦煌等同时代的壁画上的山水技法,更有了青绿山水画科,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到了元代,笔墨冲淡的文人画渐渐占据主流地位,青绿山水画由主流中心地位退却到支流边缘位置,但青绿山水画仍旧缓慢发展在画坛中。到了明清两代,从事青绿山水画的画家屈指可数,明代的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以及“四王”都能作青绿山水画,把青绿山水画继承下来。李国胜的青绿山水画,画面清妍秀润,意趣生动;其用笔洒脱洗练,色彩明净沉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派青山绿水的秀润。此幅李国胜的青绿山水画作品《春和景明》,画面色彩清新宜人,一种清爽之感扑面而来。师古不泥、笔墨沉稳、设色清逸、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作品清逸高雅、又雄浑厚重、写山川之骨、得山川之气,水墨青绿皆佳。这幅墨色清新的作品,更是体现出画家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传统青绿山水画又分为大青绿,小青绿。大青绿线勾线,赭石,草绿色打底色,着色以石青,石绿色为主,有时也可以勾金线增加装饰美。小青绿山水画是先画水墨稿,留出着色的位置,着色时先用赭石色,花青,草绿色打底,染石青,石绿。要注意色不障墨,墨不障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第二幅《山村幽居》青绿山水画温蕴俊秀,用色清新明亮,青绿色覆盖在山石之上,翠柏丛生,看起来富有生机、灵动飘逸。整幅画面留白适宜,用色讲究、线条流畅,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精品。
版权所有: 雅蝶商城 | Copyright 2009-2024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书号:渝ICP备2023005837号-9